参观吴运铎广场有感

2024-10-24 10:00:10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三队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参观了大连甘井子街道教育基地——吴运铎广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中,我详细了解了吴运铎同志的英雄事迹,并感触颇深。

吴运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制造专家,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1931年,吴运铎进煤矿当学徒,省吃俭用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新四军。1939年5月,吴运铎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开启了他研究兵器炮弹的生涯。吴运铎多次被炸伤,四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在吴运铎身上,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吴运铎对产主义事业始终抱有坚定信仰,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正是在信仰的引领下,他将自己毕生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无数挫折,立足兵工事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正如他所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这种信仰的力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吴运铎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吴运铎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从未被打倒。在兵工生产过程中,他多次负伤,身体遭受了严重的摧残,留下了伤口多达100余处,炸掉了左眼和左手的四根手指,身体里还有二十几个弹片没有取出。然而,他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面对伤痛,一次次地从病床上爬起来,继续投入到武器研制工作中。他的这种顽强奋斗精神,不仅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更是一种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习吴运铎的奋斗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吴运铎身上,我看到了他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吴运铎一心扑在兵工事业上,为了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冒险试验,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说过:“我们多流一滴汗,战士少流一滴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吴运铎为榜样,积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

在吴运铎身上,我看到了他勇于探索、科学实践优秀品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研究产品的改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更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运铎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饱含深情地为青年人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是些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站在建设前列的战士,随时准备到最艰苦、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让我们把一切,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吧!从人民和党那里,我们将获得无限的力量,去移山倒海,开发矿藏、修建水闸,征服沙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美丽的花园!在敌人还没有投降的时候,不要放下你的武器!在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斗争上,做一个无限忠诚的战士,永远前进!”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一辈英雄对后辈人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更感受到了胸前这枚党徽沉甸甸的分量。我们要向以吴运铎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培养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精神,在工作和实践中提升自己,为地质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吴运铎同志所说:“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作为青年人要让青春绽放理想的光芒,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因为青年人有理想,国家才有希望。

(作者:刘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