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421-3813697 传真:0421-3813697 地址:辽宁省朝阳市长江路四段29号
2018年12月15日上午,我在微信里接到这样一条消息:“殿华,能否帮我了却一桩心事,当年在金羊盆地路线地质调查报告里,在谈及岩浆演化方向时,我把向“偏酸性演化”误写成向“钙酸性演化”,想麻烦你到资料室查阅一下,把钙字删掉。在朝阳工作时有人提及此事,当时忽略了。过去这么多年了,我总感到是个大瑕疵。”
发消息的是周志坚,1970年8月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朝阳地质大队,历任技术员、组长、分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我与他近距离交往10多年时间,总是亲切地叫他老周。他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老领导,也是我学习的楷模。
记得第一次看到老周的名字,是在1976年9月,我从长春地质学校毕业在朝阳地质大队从事野外物探工作不久,从《朝阳地质》上看到他写的文章,主题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与他的校友交谈中得知:老周毕业后,先在机台“劳动锻炼”当过钻探工人;参加过小巴沟镍矿会战和对面沟铜矿区详查;后到政治处做宣传工作。1977年6月,再赴野外参加“金羊”盆地陆相火山岩路线地质调查项目。知道了老周的这段经历,让我羡慕: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年轻人的工作能力,也是他成长道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啊!
我敬佩老周的为文和业务水平,却没有敢想过有一天能与他在一起工作。1980年初,大队承担了《朝阳县羊山一一王营子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及地面测试工作》,我和老周同时被抽调新成立的遥感分队,他任地质组组长,我任波谱组组长。这其间,我们在工作中的交往不仅和谐融恰,而且他还在业务上给我许多帮助和指导。
1981年1月,老周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国家地质部在改革地质队伍体制时决定:实行专业化分工。为此,大队成立了地质专业队。我和老周先后被任命为专业队副队长,分管四个分队和八个项目组,他负责经济工作,我负责生产管理。不管在机关,还是深入野外检查指导工作,一有空闲时间,他总是不忘阅读专业书籍。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虽然我们负责行政管理,但不能扔了学过的专业知识,有时间还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他的肺腑之言,我始终铭记在心里,即使后来我从事了党务工作,也没有放弃对原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先后承担了与专业有关的地质项目设计、水井定位、铁矿磁测等工作。
1982年年底,老周被任命为大队长。1983年初,大队党委将我从野外调回机关担任宣传部部长,让我与老周有了更多的接触。我负责起草的有关公文、典型事迹等材料也经常找他审阅。每一次他都是从文章主题、结构、措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认真的修改,从不敷衍了事,也使我的文字水平在耳目染濡中有了长足进步。
在此后9年间,我多次陪他一起深入野外一线,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每次都如沐春风。他曾对我说:“是时代的大潮把我推到领导岗位,职务给我以责任。一把手的工作千头万绪,关键要把握两条:一是决策;二是用人。领导不能浮在机关,要经常到一线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干部、工人的意见和呼声,有助于正确的决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他的这番话,也始终在提醒我。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在后来赴实验室、修配车间、联办金矿等单位开展调研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怠憜。我的工作也得到了他的认可和赏识,先后向组织推荐我担任大队长助理、副大队长等职务。
在老周担任大队长期间,他带领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先后提交了金、钼、石灰石、黄铁矿、硅灰石、膨润土等大、中型矿床报告。在取得找矿成果的同时,他注重发挥地质队的专业优势,先后与北票龙潭乡联合办金矿、与建平县小塘乡联合办铁矿,不仅增加了大队收入,而且让当地村民离土不离乡,当上了矿上的工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老周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真抓实干的勤勉作风,树立起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1987年荣立朝阳市人民政府一等功,1988年和1989年间,两次获得辽宁省地矿局优秀队长殊荣,并被辽宁省地矿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91年1月,老周要到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担任党委书记,干部、工人对他恋恋不舍。我和20多名中层干部自费在饭店宴请老周,在深情的话别中,充满了对老周的敬意!后来,老周又担任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书记。1999年10月,老周退休了。老周仅在家休闲了半年多时间,又被单位请回,参与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产勘查评价等工作。特别是2012年4-8月份,在大队编写的29个矿山的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中,老周自己完成了19份,每天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此外,他还先后奔赴新疆、山西、四川等省,负责钼、金等矿点的野外踏勘和评价工作,付出了艰辛和劳累,老周从无怨言。
腰疼痛折磨了老周多年,而干部职工并不知道内情。那是在1974年,老周在矿区劈岩心时造成腰部扭伤,因为工作忙当时没到医院治疗,落下了病根,演变成椎管狭窄。2008年3月,他在野外工作时,感到从左面腰部到脚趾尖疼痛酸麻,难以忍受,有时行走不足百米就得蹲下缓解。老周住进了医院,医生用3个小时给他做了微创手术,重点切除了增生的骨刺,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出院时医生叮嘱他:腰部不能用力了,四、五年后才能逐步恢复正常。7月上旬,大队承揽到一个钼矿的普查项目,但没有人从事过野外化探、物探工作。领导到老周家里说:“现在需要你救急,你到山上坐着指挥就行……”他毅然决然去了野外地,还参加编写了钼矿普查设计书。
2013年1月9日,考虑到身体状况,老周再次向大队提出辞职,得到领导的同意。老周说:“从大学毕业后从事地质工作30年,退休后又干了13年。正式离开工作岗位,也给自己留点活动的时间”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老周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他购买了摄像机、照相机,自学了绘声绘影、美图秀秀、艾奇相册制作、文字动画制作。不管是集体组织还是家人外出游览回来,他都制作专题片,并配上文字,上传到网上供网友们欣赏。有时在QQ日记上写些有关宝石、玉石、地质年代、漂亮的矿物、呵护地球等小科普,有时也写些诗、词、散文,作为一种乐趣。
这些年,他写的诗歌、散文、诗词近200篇(首),散见于《今日作家》《当代巴山文学》等微刊。有一首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2008年的深秋季节的一天,老周在山上完成野外工作,爬上山巅极目远眺,大地辽阔、晴空、山野枯黄、满目秋色,令人感怀,想到献身地质事业光荣,为国家一心找矿的难忘岁月……他写下《念奴·勘探郎》:
过雨晨曦,碧空净如洗,原野清凉。
虫唧嘶哑鸟凄鸣,暮秋枯败黄梁。
肩揹行装,足踏露霜,攀登觅宝藏。
千山万水,寄抱负如以偿。
寒降北风萧瑟,垂挂纱帐,玉皎显冷光。
心潮逐浪凌云志,婀娜俊出闺房。
群峰舞浪,江河吟唱。
多少聪慧智,为国找矿,娥笑迎勘探郎。
这首词,描绘出当时的自然情景和思绪的飞扬,也抒发老周难以释去的心怀!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路走来,老周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感恩之情一直暗藏在我的心里。每当回忆过去的与他相处的那些往事,我总是浮想连篇,差些忘记老周托付我办的事呢。
放下手机,我去了单位,找到档案室管理人,按照老周的提示,找到了那份报告,发现那个“钙”字已经删掉了。也许是细心的技术人员在审核报告时删掉的,也许是老周自己删掉的,被他忘记了。此时,谁删掉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了却了老周压在心底几十年的一桩心事。
我把结果告诉了老周。他回言道:“好啊,让我如释重负!”
(作者:郝殿华)
此文荣获地矿集团工会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