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背壶

2021-11-18 11:20:10

不知道怎么了,连续几天了妻总是收拾东西,那些不穿的旧衣服、旧物品该扔的扔该送人的送人,剩下的就卖给收废品的了。这天妻说地下室有一堆东西你去看看,如果没什么用就当废品处理了。我真得瞧瞧,前几天有几本值得继续看的书和几张明信片都当废品卖了,确实有点可惜。我翻了翻两大纸壳箱里的东西回来说,都没啥用,就是有一个背壶是新的。妻说新的也没用处。

真用不着,扔就扔吧,比背壶贵重的东西不是也扔很多么,留着只能占空间。别说不怎么出门,即使出门需要带水买瓶矿泉水或者用保温杯沏上茶很方便的,谁还用这老式的背壶呢。是这个理儿,但是那个崭新的背壶在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

想起来了,这个背壶还是临退休之前一次机关干部参加劳动,带队的在后勤仓库领了些手套和两个背壶,顺手给我一个说,在地质队工作一回留个背壶做纪念吧。我说要是给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还有点意义,而背壶有点轻飘飘。说归说我还是把背壶拿回家了。除了背壶盖是咖啡色的而壶身和背带都是草绿色的很精致。

一个背壶,勾起了埋藏在我生命中久远的回忆……

那还是七十年代第一个秋天我来到了地质队。一个星期后开始发单工作服、棉工作服、水靴、雨衣、牛皮登山鞋、棉大头鞋、饭盒、搪瓷碗、背包还有一个背壶。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崭新的用品,高兴劲就甭提了。

又过些日子,我被分配到野外钻机上工作三班倒。无论春夏秋冬每次上班都要带一背壶水的,有时斜着背有时直着背有时把带子挂在脖子上壶在胸前,饭可以少吃不吃,但是没有水不行。带的水多半是茶炉或者是大锅烧的水,夏天穿的少水壶热不能背只能拎着,而且常常中午过后水就喝干了,还得派人横背竖挎五六个水壶回去打水。冬天冷在水壶没凉的时候可以抱在怀里取暖。

对于新背壶开始都精心爱护,过不多久就不那么注意了,因为上面淋上了泥浆或者沾上了油污或者被磕碰得坑坑洼洼而且漆也掉了一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壶很少串换使用,有一些人还在背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一次夜班背壶忘带了,口渴难耐,趁班长没注意拿起他的背壶猛地喝一大口,可是马上就吐出来大半,原来壶里装过酒而我是不喝酒的。当时离驻地不远的黑潭公社出一种高粱酒很有名,师傅们经常用背壶打酒不怕摔不怕碰也好拿。冬天放假时我也打了一壶酒带回家给父亲品尝。

那个时候军装军用武装带军用背壶很时兴的,弟弟见了背壶爱不释手。父亲说你哥哥上班需要背壶的,你不能要。可是临走时我还是悄悄地把背壶留在家里了。回到工地班长见我总拿个罐头瓶带水并且知道实情后说,为何不早告诉我,哪天和材料员说说再给你领一个就是了。没过几天还真给我领一个新背壶。

又是一个寒冷的天,下班的时候我把背壶忘在厂房外面了,第二天早上来一看大伙儿笑个不停,壶里的水冻了,膨胀了,可怜的背壶鼓起了肚子严重变形,还好没漏还能用。每天我就背着不像壶的壶上下班。第二年春天背壶实在不能用了,就把它扔了。本指望再领一个,可是情况变了,交旧领新。我傻眼了上哪淘旧壶呀,有人出主意去废品收购站。利用休息的时候和伙伴到市里一家废品收购站,工作人员说你们买旧背壶可以的,自己找吧。我们俩在一堆废旧铝制品中翻遍了也没发现铝壶,又打开了几个装废旧铝的麻袋也没找到,累的一身汗水,干脆不找了再想别的办法。我们来到大队后勤仓库和管理人员软磨硬泡,在他故意离开仓库的瞬间,我的伙伴进到仓库里拿起一个旧铝壶揣在怀里迅速地出来了……

那些年背壶还是有很多用场的,妻和同事到海滨城市旅游曾经带过背壶;女儿小的时候有几次我带着她去郊外踏青也是拿着背壶。那年秋天开始储存大白菜了,队里还是像往常一样组织机关干部去郊区菜地里砍白菜,然后装车运到家属院挨家挨户分给那些常年在野外工作的职工家中。有几个年轻人砍菜装车忙活得不亦乐乎,加上秋老虎的炎热天气每个人都需要水,而且菜地离村子很远,光吃白菜心胡萝卜青萝卜也不解渴呀。庆幸的是只有我带了一壶水,当我喝水的时候被围上了,都要喝。有人出主意说,不能嘴对嘴喝不卫生,只能用背壶倒水。而我明确表示不喝水只管倒水总该可以吧。喝水的人仰着脖子张开嘴巴等着,我把手里的背壶拿捏得比较恰当,不是等一小会倒一点点就是故意往对方鼻子、脖子倒一点点,还说他们的姿势有问题。弄得个个狼狈不堪哄笑不止。水没了,可是我被他们按倒在白菜堆里了。

可爱的背壶呀,就要和你说声再见了。一些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品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它的价值可能发生在过去,它的影响可能永远在你的身边。应该承认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再受到呵护甚至可能被抛弃,但是它确实有真实的美丽。

(作者:徐广军)

此文荣获地矿集团工会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奖